上海交响乐团-斯拉特金、王健与SSO
返回上一页

收藏

曲目

辛迪·麦克蒂:《环行》

肖斯塔科维奇:降E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巴伯:第一交响曲,作品9

莫里斯·拉威尔:《圆舞曲》

录音手札

Microphones:
DPA 4006
SCHOEPS MK4
Mic amplifiers 话筒放大器:
Robert Neve
A/D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
Prism Sound ADA-8XR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Pro-Tools 11 HDX
Monitoring equipment 监听系统:
AKG K271
SENHEISSER HD700
BAREFOOT MM27 Gen2
PMC OB2 & SOVEREIGN單端後級ETERNITY
Cables线材:
Power Cable电源线: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上海交响乐团-斯拉特金、王健与SSO

指挥:伦纳德·斯拉特金 

大提琴:王健 

录音日期:2016.3.19

点击下方图标 免费线上聆听
更多

《环行》

麦克蒂于1990年为德克萨斯州丹顿市的丹顿室内乐团创作了《环行》。这首作品很快风靡各地,之后,她又为管弦乐团和管乐队分别写作了改编版本。关于《环行》,麦克蒂这样写道:“作品的标题‘环行’说明了它的音乐语言的几个重要特征:对循环结构,如固定低音的依赖;大量重复出现的短小片段的曲式结构;通过运用十六分音符和152拍每小节的快速而表现出的活跃、无休止的精力。作品的其他特征还包括爵士乐元素的运用,以及通过切分音、突然转换和对置等手段对音乐素材的生动处理等等。”


降E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59年,是专门为前苏联大提琴家姆斯季斯拉夫·罗斯卓波维契而写,充分体现了这位演奏家的热情与强势;而七年之后的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则在音调上更加阴郁。肖斯塔科维奇将开篇的快板谱写得如同“诙谐的进行曲”一般,逐渐搭建出之后技巧表现令人屏息禁气的大提琴独奏。节奏缓慢的乐章则结合了巴洛克萨拉邦德舞曲的风格与一丝俄罗斯民歌的腔调。而终曲是忧郁的沉思与生命力,在大提琴高音区的表现也对演奏者充满了挑战。自从莫斯科的首演之日起,此部协奏曲便成为了当代大提琴领域的经典之作。


第一交响曲,作品9

巴伯在1935-1936年间因获得美国罗马大奖而在罗马居住时创作了他的《第一交响曲》。这首交响曲于1937年在克利夫兰举行了美国首演,之后在纽约和欧洲各地的演出令它很快成为最早获得世界声誉的美国交响曲之一。巴伯的第一交响曲是一批由沃尔特·辟斯顿、罗伊·哈里斯、罗杰·塞欣斯、威廉·舒曼和霍华德·汉森等美国作曲家在1930年代创作的交响曲之一。巴伯在为纽约首演撰写的节目单中这样描述他的第一交响曲:“作品的曲式是古典四乐章交响曲的合成。作品的开篇(不太快的快板)包含三个主题,它们的基本性格维持不变,并成为作品的音乐基础。开头部分将主要主题呈示,之后是抒情的第二主题和结束主题。在三个主题的简要发展之后不是传统的再现部,而是由主要主题片段构成的谐谑曲段落(活泼地)。第二主题(由双簧管和加弱音器的弦乐演奏)之后是一段扩展的安静的行板段落。一段紧张的渐强引出终曲,它是建立在第一主题(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引出)上的短小的帕萨卡利亚,结束主题和其他主题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整首交响曲的再现部。”


《圆舞曲》

在1907年,拉威尔考虑写一首华尔兹向约翰·施特劳斯表示敬意,1914年,他反复构思一首标题为“维也纳”的交响诗。1919年,一位很有影响的俄罗斯芭蕾剧院经理谢尔盖·加吉列夫表达了他希望第二年夏天在巴黎上演一部芭蕾舞作品的愿望;拉威尔对这个提议很兴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创作中。作品于12月底结束,直到1920年3月交响乐队才将它搬上舞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维也纳”这个名称已经不再合适,剧院经理认为副标题“交响诗”也不再准确。所以新的标题“圆舞曲——为管弦乐的舞蹈诗”油然而生。作品于1920年12月12日在音乐会上首演,直到1928年11月20日才当作芭蕾舞剧音乐在巴黎歌剧院演出。 

《圆舞曲》的结构分为两大乐段,每一段在朦胧的低声区含糊地翻腾开始,在朦胧中旋律和节奏逐渐地明朗,就像在战争的硝烟中冒出一些梦幻的、扭曲的华尔兹的景象。前一半,运用了典型的维也纳华尔兹的风格,把分散短小的华尔兹交织在一起,一个旋律紧跟着另一个旋律;后一半,把同样的主题在更加怪诞和不祥外表下灵活地再次运用。

拉威尔用锐利的洞察、惊人的想象和有效的目标,模仿着华尔兹风格的各个方面:诱人的旋律、丰富的和声与织体、令人为之振奋的交叉的节奏和高雅的管弦乐配器。随着乐曲的进行,作曲家为我们展示出仿佛由哈哈镜夸张、扭曲的维也纳华尔兹,布满了不和谐音、支离破碎的和不稳定的华尔兹。从开始清晰可见的贵族化举止的圆舞曲,随着乐曲的发展显得越发的苍白、怪异和颓废。当乐曲进入尾声时,它变得喧嚣、暴力而疯狂,就像理查·施特劳斯歌剧中疯狂的埃莱克特拉的胜利舞蹈。整首作品积累起来的紧张突然在最后令人毛骨悚然的喧嚣中爆发。


伦纳德·斯拉特金 指挥

享有国际盛名的指挥伦纳德·斯拉特金,是现任底特律交响乐团和里昂国家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此外,他常常在全世界范围内担任客座指挥家,并且是活跃的作曲家、作家和教育家。

斯拉特金在2015至2016乐季的亮点演出包括:在底特律举行的为期三周的勃拉姆斯音乐节,与圣路易斯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和洛杉矶爱乐乐团的合作演出,在东京执棒NHK交响乐团,首次与中国爱乐乐团和上海交响乐团携手演出,此外,他还与里昂国家管弦乐团在日本和中国进行了夏季巡演。

斯拉特金录制了超过100张录音,获得了64项格莱美奖提名,最终获奖7项。他的录音包括与里昂国家管弦乐团合作的圣-桑、拉威尔和柏辽兹的作品,以及与底特律交响乐团合作的拉赫玛尼诺夫、波佐娃、麦克蒂和约翰·威廉姆斯的作品。此外,他指挥底特律交响乐团录制了贝多芬和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全集,该录音可在互联网上下载。

斯拉特金曾获美国国家艺术奖章、法国荣誉骑士称号、奥地利银质奖章、美国交响乐协会颁发的金指挥棒奖,以及2013年美国作曲家、作家和发行商协会为他的著作《指挥生涯》而颁发的蒂姆斯·泰勒特别荣誉奖。

这位指挥家曾担任过新奥尔良交响乐团、圣路易斯交响乐团和国家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还曾任BBC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一职。此外,他是伦敦爱乐乐团、皇家爱乐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和明尼苏达管弦乐团的客座指挥,并且在好莱坞露天剧场指挥过洛杉矶爱乐乐团。

他曾执棒过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要乐团,包括纽约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费城管弦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伦敦的所有五家乐团、柏林爱乐乐团、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皇家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会堂管弦乐团、巴黎管弦乐团、奥斯陆爱乐乐团,以及以色列管弦乐团。

斯拉特金曾在大都会歌剧院、芝加哥抒情歌剧院、华盛顿国家歌剧院、圣路易斯歌剧院、圣塔菲歌剧院、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斯图加特歌剧院和巴黎巴士底歌剧院指挥过歌剧演出。

斯拉特金出生于洛杉矶的一个音乐家庭,最初学习小提琴。他的第一位指挥老师是他的父亲,随后分别在阿斯本音乐节和茱莉亚音乐学院随瓦尔特·苏斯金和让·尚莫雷学习指挥。他与妻子作曲家辛迪·麦克蒂常居在密歇根州的布卢姆菲尔德希尔斯。


王健 大提琴

王健四岁开始学习大提琴,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时,著名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讲述了他的故事。在斯特恩的鼓励与支持下,王健踏上赴美学习之路。1985年,王健进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深造,师从著名大提琴家奥尔多·帕瑞索。

王健和世界很多顶尖乐团进行过合作,其中包括美国的纽约爱乐乐团,克林夫兰管弦乐团、费城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德国的柏林爱乐乐团、英国的伦敦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皇家爱乐乐团。法国的国家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国家广播乐团,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瑞典的哥德堡交响乐团、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意大利的斯卡拉歌剧院乐团,罗马圣塞西莉亚交响乐团、捷克爱乐乐团,马勒室内乐团和日本NHK交响乐团。在这些音乐会上执棒的大师级指挥家包括阿巴多、萨瓦利什、雅尔维、夏伊、迪图瓦、艾森巴赫,郑明勋和杜达梅尔。

王健录制过很多唱片,最近几张是和悉尼交响乐团,阿什肯纳齐合作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和名为《梦幻曲》(Reverie)的大提琴与吉他小品集。此外他录制过的唱片还包括全套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和萨尔茨堡室内乐团合作录制的巴罗克作品辑、和柏林爱乐乐团、克劳迪奥·阿巴多、吉尔·沙汉姆合作录制的勃拉姆斯双重协奏曲、和古本江交响乐团合作由汤沐海指挥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集、和郑明勋、吉尔·沙汉姆与保罗·梅耶合作录制的梅西安的"时间终结四重奏"、以及与皮雷丝、杜梅合作演奏的勃拉姆斯、莫扎特和舒曼室内乐集。王健使用的大提琴由已故林寿荣先生的家人慷慨借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