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
返回上一页

收藏

曲目

让·西贝柳斯:卡雷利亚组曲,作品11

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82

卡尔·尼尔森:第三交响曲“开阔交响曲”,作品27

录音手札

Microphones
DPA 4006AE
Schoeps MK4 
Senheisser MKH8040
Mic amplifiers 话筒放大器:
Prism Sound MMX-4
Millinnia HV-3D
A/D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
APOGEE-AD16X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Pro-Tools 11 HDX
Monitoring equipment 监听系统:
AKG K271
SENHEISSER HD700
BAREFOOT MM27 Gen2
PMC OB2 & SOVEREIGN單端後級ETERNITY
Cables线材:
Power Cable电源线: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中国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

小提琴:蒋益梁

女高音:李晶晶

男中音:沈洋

指挥:水蓝

录音日期:2015.12.5

点击下方图标 免费线上聆听

西贝柳斯《卡雷利亚组曲》

西贝柳斯应该算得上是芬兰近现代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他的交响诗《芬兰颂》,不仅因为他的音乐本身,更因为他其中蕴含的爱国热情。西贝柳斯应该说终其一生都在为他的民族在音乐中奋斗。而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戏剧而写的配乐。《卡雷利亚组曲》(Op.11)就是西贝柳斯应卡雷利亚中心都市威波利学生协会委托,为卡雷利亚13世纪至19世纪历史所做露天戏剧的配乐。卡雷利亚地区当时属于芬兰与俄罗斯的交界处,自12世纪以来,曾随芬兰一道归属瑞典,后又被俄罗斯所占,西贝柳斯在1893年将此配乐编成序曲与八首曲子的组曲,后序曲单独成为Op.10,选曲中间奏曲、叙事曲、进行曲3首即成为现在的Op.11。


格拉祖诺夫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于1904年,1905年4月在彼得堡,由奥尔主奏,格拉祖诺夫指挥而首演。共两个乐章: 1.中板.a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在单簧管与低音管的三连音符伴奏下,主奏小提琴表情十足地呈示浪漫的第一主题。接着是生机勃勃的插段,由主奏小提琴奏急速的三连音符分散性下行音阶与上行音阶,而协奏部则稍为暗示第二主题开头动机。第二主题呈示与发展后,变为行板而进入中段,出现俄罗斯民歌风格的降D大调新主题。然后第三段有发展部和主题再现部混合的意味,结尾之前有一段前半为第二主题,后半为第一主题极为华丽的华彩。 2.快板,A大调,3段体。先以铜管乐器,然后是主奏小提琴.活泼地表现带俄罗斯风俗舞蹈节奏的第一主题。它的交互变奏.迎来第二主题,然后也加以巧妙的变奏。在变奏中,主奏小提琴有模仿巴拉莱卡琴的部分。普里雅斯卡风格的节奏部分,小提琴与协奏声部的一来一往非常有趣,最后以热热闹闹而告终。



小提琴:蒋益梁

蒋益梁是当今最杰出的小提琴天才之一,是最值得期待的未来之星。

自2011年以来与多个知名乐团合作:如中国爱乐乐团,上海爱乐乐团,青岛交响乐团,武汉爱乐乐团等。

2013年5月参加第3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未来音乐家系列音乐会”得到广泛好评。

2013年7月应邀参加广州交响乐团2012-2013音乐季闭幕音乐会担任小提琴独奏。

2014年,蒋益梁为达人艺典品牌录制了《蒋益梁小提琴专辑》。

2011年11月荣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比赛银奖,得到了盛中国、余隆等专家的赏识及高度赞扬。

2013年5月荣获意大利第二十届“Andrea Postacchini"国际小提琴比赛,成人组第二名,成为历届该组别最小的获奖选手。

2014年8月赢得美国阿斯本音乐节Dorothy Delay Fellowship第一名。

蒋益梁 199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六岁开始学习小提琴,200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师从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方蕾教授至今。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多次参加各种演出、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并成功举办过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


女高音:李晶晶

李晶晶曾在中央音乐学院就读,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郭淑珍教授;之后在奥地利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就读,师从著名声乐教授克劳蒂雅·维斯卡 (C.Visca),2010年以“歌剧与轻歌剧”(师从R.Nickler与I.Parik)、“艺术歌曲与清唱剧”(师从W.Moore与 G.Fontana) 双硕士学位毕业, 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校颁发的“杰出成就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生。学习期间曾多次获得“东京基金会奖学金” 、“希尔德·查德克(Hilde Zadek)国际声乐基金会奖学金”、“国际声乐大师班奖学金”和“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基金会奖学金”等多个奖学金。还曾考入多个国际声乐大师班,跟随世界著名歌唱家如:弗蕾尼(Mirella Freni), 阿莱沙(Francisco Araiza), 安·莫瑞(Ann Murray)等学习进修,并受到各位大师的一致好评。

李晶晶曾经获得第22届奥地利多斯塔尔国际轻歌剧声乐比赛第一名,第1届保加利亚国际艺术歌曲声乐比赛获第二名,第2届瑞典国际声乐比赛“瑞典近现代音乐最佳表演奖”等等;是首位在歌剧、轻歌剧、艺术歌曲等多个领域获奖的中国歌唱家。她曾将多首中国民歌和艺术歌曲翻译成德语以及维也纳方言,并以《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为主题,在维也纳多次举办独唱音乐会,用中德双语演出,颇受观众喜爱,受到维也纳媒体关注,并专题报道。在大学期间考入维也纳梅纽因慈善基金会(Live Music Now – Yehudi Menuhin Foundation)之后,每月参加由基金会安排的慈善音乐会演出,并同时担任音乐会策划者及节目主持人,演出近百场,奥地利电视台曾对此进行了转播和专题采访报导。在奥地利轻歌剧比赛拔得头筹之后,应邀参加奥地利国防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军官舞会开幕式,独唱轻歌剧选段,受到奥地利国家领导人接见与赞赏。她还曾跟随世界著名艺术歌曲伴奏大师Joerg Demus、Graham Johnson和Hartmut Hoell研习德奥艺术歌曲的演唱,获得大师一致好评。2013年她与奥地利著名钢琴艺术大师Joerg Demus在北京合作录制了一张德奥艺术歌曲专辑,于2014年正式出版。

2010年回国后,李晶晶考入中央歌剧院,成为歌剧团独唱演员。除了在音乐会中担任独唱,还先后在中央歌剧院排演的《蝙蝠》、《山林之梦》、《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女武神》、《红帮裁缝》、《费德里奥》等歌剧及歌剧音乐会中饰演主角。曾多次受邀担任音乐会独唱,出演莫扎特《c小调弥撒》、罗西尼《圣母哀悼曲》、马勒《第四交响曲》等。2015年2月受邀在新加坡华艺节歌剧《原野》中饰演女主角金子,备受好评。自2011 年起受邀与国家大剧院合作,在歌剧《卡门》、《蝙蝠》、《灰姑娘》、《霍夫曼的故事》中饰演主角。

李晶晶还多次受邀在国家大剧院“暑期艺术教育讲座”,“经典艺术讲堂”,“走进唱片里的世界”,“歌剧节艺术讲座”,“高雅艺术殿堂文明行”,“出剧院讲座-歌剧基地校艺术培养普及”“古典音乐频道”等多种音乐艺术讲座中担任主讲,受到各方好评与喜爱。2012年3月,被国家大剧院与北京市精神文明办聘请为“北京市文化艺术志愿者”。2014年被国家大剧院与丰台区政府聘为“歌剧艺术选修课特聘专家”。

她的演唱风格深情生动,灵巧跌宕,是中国新一代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男中音:沈洋

沈洋,著名低男中音歌唱家,出生于中国天津。先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和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林德曼青年艺术家训练班。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美国IMG国际艺术家管理公司签约歌唱家;被特聘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迪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现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

2007年6月,沈洋作为最年轻的参赛者,在全球最高级别声乐比赛之一的英国BBC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赛中获得惟一金奖,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琼·萨瑟兰女爵(Dame Joan Sutherland)为他颁发了象征比赛优胜者的威尔士皇家水晶奖杯。

2008年,沈洋在英国伦敦获得Borletti-Buitoni Trust艺术家大奖,该奖项旨在奖励有成就和前途的青年艺术家。并帮助他们进行全球化的事业发展。2010年6月,沈洋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获得“万宝龙马林斯基剧院白夜音乐节新声音大奖”,并由俄罗斯著名指挥家瓦列里·捷吉耶夫亲自颁奖。2012年沈洋获得第八届上海市“文化新人”称号。沈洋还曾先后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意大利维罗纳《唐乔瓦尼》国际歌剧比赛、德国柏林莱因斯堡歌剧比赛和意大利维罗纳《奥菲欧》歌剧比赛角色第一名。

意大利伟大的男高音歌唱家卡洛·贝尔贡奇(Carlo Bergonzi)称他为其53年演唱生涯以来听过最好的男低音之一,是一个神童。 著名指挥家安东尼奥·帕帕诺(Antonio Pappano)评价为“万里挑一的声音”。同时他还受到美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芮内·弗莱明(Renée Fleming)的悉心指导和热心帮助。

2009年4月作为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首演的最年轻的华人歌唱家,参加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首演,演出莫扎特歌剧《唐乔瓦尼》(Don Giovanni)中马赛托一角。2010年2月沈洋再次登上大都会歌剧院舞台与俄罗斯著名女高音安娜·奈特雷布科(Anna Netrebko)等人合作出演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中哲学家科林一角。2011年11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参加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芮内·弗莱明(Renée Fleming)合作演出亨德尔歌剧《罗德琳达》(Rodelinda)(已由DECCA公司录制发行蓝光和DVD)和新舞台制作版本的《唐乔瓦尼》(Don Giovanni)的演出。2013-2014乐季,他将再次返回大都会歌剧院演出《魔笛》和《灰姑娘》。

2012年夏天,在英国格莱登伯恩歌剧节(Glydenbourne Opera House)的首演,演出罗西尼歌剧《灰姑娘》(La Cenerentola),同期还在了德国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首演罗西尼歌剧《灰姑娘》饰演阿利多罗。   2013年夏季,他完成了在国家大剧院的歌剧首演,在《费加罗的婚礼》中饰演费加罗一角。2015年,他先后完成了在苏黎世歌剧院和华盛顿国家歌剧院的首演,年底,他将在西雅图歌剧院再次扮演费加罗。

作为音乐会歌唱家,他在音乐会和独唱会舞台有着极为丰富的演出履历和艺术历程。

在音乐会曲目上,他的曲目上的巨大跨度,且演出遍及世界各地。他多次以独唱家的身份和纽约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和马琳斯基剧院乐团等演出包括从巴洛克清唱剧到二十世纪当代音乐作品。同样,他同样是中国的顶尖交响乐团亲密合作伙伴,除了演出经典的音乐作品,在当代音乐会方面他同样世界首演了包括叶小纲教授提献给沈洋的《悲辛之歌》(李叔同词)等其它重要作品。

2009年春,沈洋在美国纽约爱丽丝·塔利(Alice Tully Hall)、英国卡迪夫霍迪诺特(BBC Hoddinott Hal,BBC3台进行了现场广播)、以及香港艺术节和上海首届夏季音乐节举办一系列艺术歌曲独唱会以纪念伟大的德国低男中音歌唱汉斯·霍特(Hans Hotter)诞辰一百周年。2015年,他将有两套独立的独唱会曲目,一个是向斯义桂百年诞辰致敬的中国百年艺术歌曲独唱会。另一套是舒伯特《冬之旅》的弦乐四重奏伴奏版的中国首演。

沈洋作为2011-2012年演出季上海交响乐团驻团艺术家参加了该团系列音乐会。 在第十四、十五、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举办了德奥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黄自作品专场音乐会、马勒艺术歌曲音乐会以及歌剧《原野》的演出;他还在上海大剧院与杨立青教授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近现代作曲家作品独唱音乐会和致敬黄自先生的专场音乐会。2013年秋,他再次做出在艺术上的全新尝试和崭新创意。他和美国传奇爵士钢琴家沃德·马斯顿先生(Ward Marston)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和武汉琴台音乐厅演出了全部美国作品的音乐会,音乐风格跨度极大,从黑人灵歌、美国民歌、艺术歌曲和音乐剧作品直到爵士和蓝调音乐。

沈洋合作的指挥家包括:詹姆斯·列文(James Levine)、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安东尼奥·帕帕诺(Antonio Pappano)、瓦列里·捷吉耶夫(Valery Gergiev)、库特·马舒尔(Kurt Masur)、詹姆斯·康隆(James Conlon)、赫尔穆特·里灵(Helmuth Rilling)、弗拉迪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迈克·蒂尔森·托马斯(Michael Tilson Thomas)、埃沃·博顿(Ivor Bolton)、大卫·罗伯特森 (David Robertson)、阿兰·吉尔伯特(Alan Gilbert)、马可·阿米利亚托(Marco Armiliato)、雅尼克·内泽-塞冈(Yannick Nézet-Séguin)、拉法埃尔·弗吕贝克·德·博格斯(Rafael Frühbeck de Burgos)、丹尼尔·哈丁 (Daniel Harding)、艾度·迪华特 (Edo de Waart)、陈燮阳、汤沐海、余隆、吕嘉、邵恩、张国勇、水蓝、杨洋、张弦、林大叶、张亮、黄屹等。

沈洋合作的乐团包括: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天津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赫尔辛基爱乐乐团、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乐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乐团、罗马圣西西利亚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以色列歌剧院交响乐团、萨尔茨堡莫扎特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辛辛那提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西班牙国家交响乐团、威尔士国家歌剧院乐团、加拿大多伦多交响乐团、蒙特卡洛爱乐乐团以及香港管弦乐团等。

在上音本科学习期间,他就录制出版发行了世界上首张华人版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发烧唱片,这也是在他20岁时录制的专辑《重低音》后的第二张唱片。2012年,他录制了《伟大的声音演唱约翰·丹佛》,这是一张向约翰·丹佛致敬的唱片,里面还包括了多明戈、托马斯·汉普森、热内·帕佩等人的演唱。2013年芬兰Ondine公司也出版了沈洋和指挥家弗拉迪米尔·阿什肯纳齐录制的肖斯塔科维奇《拉辛之死》。

在个人爱好上,他也是一名活跃的摄影师和作家。摄影方面,他的作品“爱”(Amor)被收入徕卡国际摄影杂志2013年10月的No.1照片。他尝试使用视觉来作为他在艺术上的一种延伸和扩展,在音乐层面之上做出一种对于艺术更丰满的完善。他喜爱黑白摄影,是忠实的徕卡相机用户,并一直致力于寻找音乐和摄影的交集。另外,他的许多文艺批评和文化论述刊登于生活月刊、信报、新民晚报、音乐爱好者、国家大剧院杂志、今日艺术等媒体上,这也是他作为音乐工作者在不同领域的一种表达,而在这一层面,他更愿选择去做一名完整的艺术工作者,而不只是一名在艺术上单一化的歌唱家。更为特殊的是,2014年6月14日,沈洋作为指挥的首演,他和上海爱乐乐团合作德沃夏克第8交响曲以及塞尔配器的斯美塔那第1弦乐四重奏(中国首演)。


指挥:水蓝

水蓝自1997年起至今担任新加坡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从2007年开始,他兼任哥本哈根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

作为客席指挥家,他与美国的底特侓交响乐团、 旧金山交响乐团、 巴尔的摩交响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明尼苏达管弦乐团,欧洲的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哥德堡交响乐团、德意志广播爱乐乐团、丹麦广播交响乐团、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中德广播交响乐团、圣保罗交响乐团等,以及亚洲地区包括日本爱乐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马来西亚爱乐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都有合作。另外,他还参与过诸多音乐节活动,包括坦格坞音乐节、阿斯本和BBC夏季逍遥音乐节。

在水蓝的执棒下,新加坡交响乐团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演奏团体,并与BIS唱片品牌独家签约。水蓝与新加坡交响乐团在德国、瑞士、日本、中国、法国、西班牙、美国及英国等地进行过演出,广受好评。他还热衷于委托亚洲作曲家进行创作,并安排作品的首演和录音工作。

水蓝生于中国杭州,早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师从桑桐教授学习作曲理论,后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徐新教授和黄飞力教授,并毕业于该校指挥系。1985年他与北京的中央乐团合作完成了他指挥生涯的首度演出,随后即被任命为北京交响乐团的指挥。次年,水蓝前往波士顿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并于参加坦格坞音乐节时得以师从里奥纳德·伯恩斯坦。1990年,他参加了洛杉矶爱乐乐团的夏季音乐节,指挥该乐团进行演出,并受到大卫·津曼的注意。两年后,应津曼的邀请,水蓝连续两个乐季担当了巴尔的摩交响乐团的助理指挥。从1994年至1997年,在尼姆·贾维任音乐总监期间,他在底特律交响乐团任副指挥;同时,他还辅佐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库特·马祖尔,并参与了克里夫兰管弦乐团在巴黎举办的年轻指挥家计划,得以与皮埃尔·布列兹共事。

自1998年起至今,水蓝为BIS录制了超过16张CD(包括带领新加坡交响乐团进行的齐尔品交响曲全集世界首录,以及与马尔默交响乐团合作的阿诺德和欣德米特作品)。他最近录制的专辑《海景》,被International Music Web国际音乐网站评为2007年最佳唱片之一;他指挥丹麦广播交响乐团录制的专辑《Movement》获得2008格莱美奖提名;指挥的《中西相遇——中国笛子协奏曲》专辑获2011年格莱美奖提名。

水蓝获得过的奖项包括:北京艺术节大奖、纽约齐尔品协会奖、波士顿大学杰出校友奖和新加坡总统文化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