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音诗》
王西麟曲。原作于1964年,1978年修改完成。作者采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调加以交响手法的发展,写成这部包括四个乐章的风俗性交响套曲。第一乐章“茶林春雨”作者用清淡的水墨画式的笔法,勾画了一幅意境深邃的画面: 茶林青翠,春雨溕溕,山歌一曲,生机盎然。中段转为豪放、壮阔的歌颂性音调,最后又回到清淡悠远的意境。第二乐章“山寨路上”。山寨丛林间的一条小 路上,少数民族男女才少兴高采烈地穿梭往来,活泼、诙谐性的音调,描绘了人 群中嬉笑打闹的情景。中间段落是即兴性的舞蹈场面,抒情、轻巧的舞由表现出 少女们轻盈、优美的舞姿。第三乐章“夜歌”。夏日的夜晚,明月在浮云中穿行,委婉的摇篮歌声将婴儿送入了梦乡。在篝火旁,老爷爷讲起了民间传说故事,那关于有五色斑斓羽毛的神鸟、青年猎人与美丽少女的爱情故事,将村民们引入了美丽的神话境界。第四乐章“火把节”。在全民族的节日里,身穿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们狂欢歌舞。这里有三个不同性格的舞蹈主题穿插出现:矫健、粗犷的男子舞蹈;婀娜、柔美的妇女舞蹈以及欢腾热烈的群舞:在狂欢的高潮中, 又一次再现了第一乐章主题后,在密锣紧鼓的舞曲声中结束全曲。
指挥 谭利华
当今活跃在国际和中国乐坛上最重要的指挥家之一。谭利华的指挥风格优雅流畅,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感人的艺术魅力。作为一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指挥家,谭利华曾应邀指挥过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等世界一流乐团,并与美国、德国、英国、捷克、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加拿大、瑞士、以色列、西班牙、澳大利亚、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拿马等三十多个国外著名的交响乐团有过成功的合作。与谭利华合作的大师包括:拉扎尔·贝尔曼、弗拉第米尔·奥弗奇尼科夫、让·伊夫·蒂博戴、弗兰茨·尤斯图斯、郎朗、劳埃德·韦伯以及宓多里等。
谭利华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北京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团长和首席指挥。
谭利华所涉猎的曲目包括古典、浪漫以及近现代不同时期的大量经典中外交响乐作品。其中,谭利华尤为擅长指挥西方浪漫派后期和中国当代新创作品。在中国指挥和首演了雷斯庇基《罗马的松树》交响诗、普罗科菲耶夫《第五交响曲》、德沃夏克的大部分交响乐作品以及其他当代外国重要作品。作为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热心倡导者和支持者,谭利华执棒过百余部中国作曲家的新作品的首演。如王西麟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郭文景为2012伦敦奥运会而作的交响序曲《莲花》在中国和伦敦的首演等。2013年,中国当代三位作曲家叶小刚、周龙和王西麟再次获得谭利华新创作品委约。
2001年、2003年、2006年和2009年,谭利华四度率领北京交响乐团在欧洲巡演并获得了巨大成功。2009年,北京交响乐团成功完成了26天在8个国家演出18场音乐会,引起了欧洲公众和媒体的强烈反响。2009年5月奥地利报道称:“在著名的林茨布鲁克纳音乐厅,谭利华在演出中突出表现了技巧的成熟和对西方音乐到位的理解。他准确、简明扼要的指挥和音乐作品的诠释,让林茨的观众刮目相看”。
2012年,谭利华率领北京交响乐团代表中国文化的使者参加2012伦敦奥运会的“中国文化周”活动。同年9月,谭利华率乐团赴土耳其锡德罗马古剧场、科隆爱乐音乐厅、柏林爱乐大厅和沃尔夫斯堡城市剧院演出,并获得当地观众和媒体的高度评价。
2012至2014年,谭利华策划并实施了百场音乐演出,以其“大师系列”、“交响经典系列”、“华人音乐家系列”、“普及系列”和“巡演系列”五大板块,让北京交响乐团成为中国最受瞩目的和最有影响力的交响乐团之一。